当人们感觉四面受敌的时候,一个沉着冷静的“情报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大众急需的“安全感”。
|作者:隋唐
|编审:苏睿
自从在发布会上如侦探断案般将天津宝坻百货疫情传染路径抽丝剥茧后,天津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专家张颖就成了“微博网红”。如今的她被称为“病毒福尔摩斯”,勇闯“雷区”与病毒“交战”。
2月24日,被火线提拔为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的张颖登上了央视,在《新闻1+1》栏目中与白岩松展开了对话。在这次对话中,她“风采依旧”,还是条理清晰、字字珠玑。
说到近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很多景区却出现人流聚集的情况时,她说:
“在没有任何的防护条件下,近距离跑到一些公共场所、人群比较聚集的地方,有可能就会出现在很短的时间内,(新冠肺炎感染者)从11例变成100例、1000例,甚至到10000例。(我)担心人们以为疫情过去了,再一次聚集和掉以轻心,疫情会再次出现反弹。”
说到疫情情况似乎正在好转时,她又不忘提醒:
“在政府严格对病例隔离管控、对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管理,再到老百姓真的在家里面静下来,才能够取得现在这样一个成绩。”
在并不算长的采访时间里,张颖没有一句废话,每个字都在提醒人们防控形势还面临多大的挑战。并且在最后,她还不忘教电视前的观众“该如何吃下定心丸”。
“对新冠肺炎来说,最长潜伏期是14天,如果出现了零增长,一个省或者是一个地区零增长,要观察两个14天,也就是28天。28天以后真的没有病例再报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百分之百的放心了。”
作为传染病方面的专家,面对这次疫情来袭,张颖肩上的担子虽重千斤,但依然保持镇定自若,在慌乱的人群中做起了“指路人”。
福尔摩斯式破解病毒传染迷局
将张颖推到台前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
2月初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天津市宝坻百货大楼内突然集中爆发了5例确诊病人。他们当中有顾客,有售货员,有导购推销员。
截止到2月9日,宝坻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陆续达到了32例,占天津总数的近1/3。一时间,这个平时摩肩接踵的商场瞬间变得空空荡荡,甚至已经有人恐慌得称它为“第二个华南海鲜市场”。
人们怎么都想不明白,一个普普通通的商场为何会变成病毒肆虐之地,更想知道,最初确诊的这5个人究竟是如何被感染的。
其实,此时困惑的并不只有天津市民,天津市疾控中心对眼下的局势也感到紧张万分。他们紧锣密鼓地分析病例后,在2月2日正式召开了天津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这是一场后来登上了微博热搜榜首的发布会,也是一场教科书般的疫情发布会。这场发布会的主角,正是张颖。
这场发布会之所以会如此受关注,就是因为张颖用福尔摩斯式的推断,将5例感染患者的感染路径用严谨的逻辑推理了出来。10多分钟的发言中,她几乎全程脱稿,但始终逻辑清晰、思维缜密,表达起来宛如故事一般:
“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出现的第一个病例是该大楼内小家电区的销售人员。1月22日发热,直到30日,该病例没有把病症治好,所以在31日在丈夫的陪同下,至宝坻区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并最终确诊。”
“2月1日,我们又接到了第二个确诊病例。这个病例是第一个病例的丈夫。第一个病例发病后,他一直陪着妻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医院就诊。在此期间,他自己也出现了症状,但只是到自家门口的小药店里买了些药吃。虽然他一直陪妻子看病,但是他自己没有去医院就诊。”
奇怪的是,专家在调查后发现第二例与第一例都没有武汉旅行史和其他疫源地的旅行史。第二例病人除了接触他妻子这个发热病人之外,没有接触过其他可疑症状的病例。
这种情况立马就引起了市疾控中心专家的注意。专家推断,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妻子在百货大楼里卖小家电,从顾客人群里把新型冠状病毒带到了家庭里。就在这时候,他们接触到了第三个确诊病人。
·宝坻百货大楼内部
张颖继续说:“第三个病例又是来自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与第一例在一个楼层上班。这个病例在1月18日到外地进货,接触过一个高热患者,而进货地也有病例,是疫源地。”
但问题是第三个病例只是高热,并没有确诊,而且第三例病人直到1月24日才出现症状,晚于第一例的1月22日。所以,“第三例的传染源只能打上一个问号。”
就在疾控中心专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第四例患者来了。
“第四例病人同样是售货员,但与第一、三例没有任何接触史。商场内部近期也没有举办过聚会,甚至连吃饭都是员工们分开吃。”
眼看调查又要中断,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人物——第五例确诊病人出现了:
“第五个病例不是百货大楼内的售货员,她是曾经去百货大楼购物的顾客,也没有疫源地接触史。(但是)他同时去了几个区域,包括第三个病例所在的区域。流行病学联系终于建立起来了。”
原来是第三例病人与疫源地接触后感染,然后传染给了第五例患者顾客,随后,病毒跟着这位顾客在商场内扩散。
就这样,张颖全程脱稿、沉着冷静地分析完了5例患者背后的联系,给所有人拨开了一层迷雾。
之后,这场发布会迅速登上热搜,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人民日报更是公开点赞!有网友感叹道:“天津到底是哏儿都,新闻发布会都开得跟说评书一样。”
由此,张颖收获了一个新名号—— “天津福尔摩斯”。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给她带来欣喜,面对采访,她说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话:
“我不想在新闻发布会上再出现,出现就是带着案例去,要再次教育大家不要这样不要那样,那证明咱们的疫情又有反弹了,所以我希望不要再去了。”
与病魔抢时间的“情报官”
这场让人大呼“给力”的发布会,其实只是张颖工作的一部分。作为流行病学专家,面对这次疫情,她不光要在“最危险的战场”上与病毒交手,还必须担任一个“战场情报官”的角色。
在张颖的工作中,她喜欢将一些看似独立的病例叫作“珠子”,而传播链就是将这些珠子穿在一起的那根线。她说:
“我们经常说要抽丝剥茧,把这根线理出来,然后把这些珠子串起来,根据流行病学的联系,再判定这起疫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1月19日开始参与疫情研判以来,张颖就和同事们一起不分昼夜地工作。国家给的任务是“24小时对个案完成流行病调查”,但她只用了5个小时就完成了任务。
她知道这是在与病魔抢时间。
1月21日,天津动车客车段确诊两例新冠肺炎患者,当天晚上11点,张颖就来到客车段车间,开展流行病调查。可就在调查的过程中,又有两名工作人员相继发热。她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聚集性疫情,对于一个有着800多人的单位来说,形势非常危险。她立刻终止调查,对发热病例进行紧急处理,天津市方面也果断决策,连夜对天津动车客车段实行封控。
·张颖在调查现场
后来,连张颖自己都对当时的情况感到后怕:“幸亏我们反应比较机敏,能够意识到潜在的风险,所以后期就避免了疫情在社会上进一步传播。”
2月22日下午,天津市召开了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在这次的发布会上,媒体发现张颖的头衔已经变成了“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然而,被火线提拔的她没有笑容,还是一如既往地提醒着公众如何防范病毒。
其实,大家对于张颖的这次提拔并不意外。2月10日,天津市就已经公示拟提拔两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干部。虽然这两人当中没有张颖,但考虑到她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火线提拔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当人们感觉四面受敌的时候,一个沉着冷静的“情报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大众急需的“安全感”。
“情报工作”背后的“心理按摩师”
如果说临床大夫就像前线拼杀的指挥官,任务是消灭那些看不见的敌人个体,那么,张颖这个“情报官”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四面楚歌”的敌人包围圈。
她需要站在敌人中间研究敌人,做出的每个决策都会对战略战术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千万人的命运。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天津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室迅速调来其他科室的同事,组成了一个40余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团队,24小时值守。这段时间,张颖和同事们一直站在流行病学调查一线。为了找到“敌人”,他们如猎手般一刻不停地追踪着病毒的踪迹。
为了了解每一个细节,在做流行病学调查时,张颖能做当面访谈就不用电话采访。尽管这面临着高危的传染环境,但为了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她还是选择这样做。
为了给政府防控疫情做出最精准的建议,她在与被调查者的访谈中会反复对他们进行刨根问底的询问。她知道也许多一个细节就能多一些信息,继而多保护成千上万条生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患者隐私。许多患者对此感觉非常不适,他们有的害怕,有的有所顾虑,不愿意提供张颖所需要的细节。不过,“传染病防控老手”张颖对这一切早有准备。
她理解患者的顾虑,也懂得他们内心的纠结:“(他们会想)我可能传给了别人,但我并不知情,我的亲戚、朋友会不会因为被我感染而怨恨我、怪我?将来疫情过去,我还能不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张颖和她的团队
每到这时候,张颖和同事们就会担当起患者“心理按摩师”的角色。“我们首先要理解他们,安抚他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让他们知道,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更多人不再受到伤害。”
与发布会上高冷的“福尔摩斯”形象不同,这张“心里按摩师”的温柔面孔才是张颖平日里真实的一面。而摘下口罩的她更是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冻龄美女”。
在她的办公桌上,也如很多女性一样摆满了娃娃和玩偶。当记者看到这些时,张颖有点害羞:“这些是同事们送我的,他们知道我喜欢娃娃。有些就摆在办公桌上了,小黄鸭太大,就干脆放床上。”
但只要一谈到疫情的防控工作,她立马又变得严肃了起来:
“相比自己成为网红,其实我更希望自己从事的疾控工作成为‘网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